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 正文
教授花棒秧歌 弘扬民间文化|今日播报
来源: 长春发布      时间:2023-05-07 08:19:19

在长春市双阳区鹿乡镇育民村,提起李丹、任红刚家庭,村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多年来,这对夫妻不仅在自己的小家庭恩爱和睦、携手前进,还一直致力于民间文化——花棒秧歌的传承与发扬,丰富村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弘扬花棒秧歌 丰富村民生活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李丹是双阳区花棒秧歌第四代传承人、市级花棒秧歌传承人。李丹的父母、姑母从父辈那里继承了花棒秧歌,熟练地掌握了花棒秧歌的动作和精髓,年轻时就组织了花棒秧歌队,每逢农闲或过年过节时到各村屯巡回表演,深受周围群众的欢迎和喜爱。

受父母影响,李丹从小酷爱花棒,对花棒有种特殊的情怀。秧歌队排练或表演时,她经常在旁观看,默默揣摩着每个动作,有时拿着小木棍,边看边模仿,成了小花棒迷。渐渐地,李丹的花棒动作出神入化、张弛有度、收放自如,不仅成了舞花棒秧歌的佼佼者,还创新出了花棒秧歌的“24棒打法”。

2013年,在双阳区鹿乡镇的重视下,育民村准备让花棒秧歌走向舞台,将花棒秧歌舞得虎虎生威的李丹自然成为了鹿乡育民花棒秧歌队的技术教练。

虽然花棒秧歌在双阳区传承已久,但想让这项大众化的文化活动在舞台上大放异彩,还是少不了细致的排练和教学。于是,李丹带着12名队员开始重新排练起了花棒秧歌。

那时,育民村并没有合适的活动场地,李丹便和队员们在自家院子里练习,从白天练到晚上,从夏天练到冬天。过程中,她坚持手把手教每一位队员动作,她的丈夫任红刚也加入队伍,全力支持帮助李丹组织人员,辅导花棒动作。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秧歌队所有队员的努力下,鹿乡育民花棒秧歌队在乡镇文化汇演中拔得头筹。

此后,秧歌队不断壮大,除在双阳区鹿乡采茸文化节、丰收节等文化活动中表演外,还多次代表双阳区外出巡演,在省、市、区的众多比赛中频频获奖。

同时,这项活动也逐渐辐射到其他乡镇,成为村民们文化活动的一个重要项目。现在,双阳区134个行政村,村村都有花棒秧歌队,双阳花棒秧歌还申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通过省级审批。

妻子忙事业 丈夫做后盾

其实,最开始筹备花棒秧歌队时,李丹也听到过一些不理解的声音。“不务正业,天天整一堆人在家里又跳又打。”“抛头露面,不知道在干什么。”

面对这些声音,李丹没有放弃。她说,花棒秧歌是一项历史悠久的民间舞蹈,是庆祝丰收和传统节日的民间娱乐形式,这项民间文化应该得到传承和发扬。

现在,在市、区政府的推动下,花棒秧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老百姓了解了花棒秧歌,喜爱上花棒秧歌,不仅成员越来越多,还有8位小朋友成为了双阳区花棒秧歌第五代传承人,李丹十分高兴。

排练过程中,李丹一直非常感谢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最开始秧歌队在李丹家排练时,夏天太热,大家汗流浃背,李丹的丈夫便自己掏钱,在院子里支起了防晒网。冬天天冷,任红刚便每天早起烧好热水,等着大家到来。没有音乐,任红刚便每天晚上开着车,带着秧歌队的队员们到附近的开发区蹭别的秧歌队的音乐练习。

对于李丹的热爱,任红刚始终无条件地支持。夫妻俩的女儿在李丹的熏陶下,偶尔也会参加花棒秧歌演出。全家人对花棒秧歌情有独钟,一辈传一辈。

甘于奉献积极生活 获身边人好评

“他们夫妻不仅多年来恩爱和睦,还甘于奉献,携手前进。”育民村原妇联主席孙淑珍和李丹、任红刚相识二十余年,提起这对夫妻,她赞不绝口。

孙淑珍回忆,重新抓起花棒秧歌队排练文艺节目时,她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性格活泼开朗、舞得一手好花棒秧歌的李丹。李丹当时二话没说,克服一切困难,带着队员们排练。不仅创新了花棒秧歌的表演形式,还重新排练了花棒秧歌的队形,让自由式的民间秧歌走向了舞台,走出双阳,真正做到了一家人带动一个村、一个村带动一个乡,丰富了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传承和弘扬了民间文化。

“李丹舞起花棒秧歌时的那种美劲儿和泼辣劲儿,能够看到她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孙淑珍说,李丹不仅一直致力于民间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对待生活和工作也是认真负责、积极向上。2019年,她负责村里的劳动保障、扶贫、团务工作,2021年她成为育民村的妇联主席,工作中她一直恪尽职守、尽心尽责做广大群众的代言人、知心人。

举办面点培训班、花棒秧歌培训班;组建广场舞队,参加双阳区千人广场舞比赛;定期走访核查、帮扶困境儿童、留守儿童;积极宣传各种惠民政策、组织健康检查……在事业上,孙淑珍看到李丹不知疲惫,乐在其中,而任红刚则一如既往地支持着李丹的事业,做饭、洗衣,家务活全包。“大家都非常羡慕李丹、任红刚二人的感情。”孙淑珍说。

来源:长春晚报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

供应